集装箱一般由波浪纹的薄钢板建成,标准尺寸是 2.4 米宽,2.6 米高,12 米或者 6 米长。乍一看这都是科技含量很低的工具,可任何完备的工业,些许改变都是牵一发动全身,集装箱的历史就是这样。
在现在这种集装箱出现之前,已经有很多公司尝试使用大型的货运箱来加快装载和卸货的速度。关键是社会阻力太大,之前的尝试都失败了。
首先的问题,究竟什么尺寸才是 " 标准尺寸 "?卡车公司,货运公司,港务局都各执一词。有些希望大的,有些喜欢小的。支持大的说一次可以装好多货物,支持小的我们卡车只能装这么大。
总有人能剪断这一团乱码,闯出新天地。这个人就是当之无愧现代集装箱之父——马尔科姆 · 迈凯轮。马尔科姆在卡车运输行业干了好久,基本上熟到可以把卡车当积木来拼的那种能力。作为一个企业家,他最在乎的就是减少成本,增大收益。
卡车的轮距是一定的,车头是可以拆卸的。那么如果把卡车的车头拆掉,直接把后半段吊上货轮,岂不是可以省掉搬运的时间?如果磊一层卡车车厢可以,为何不累两层?把车轮拆掉,岂不是可以磊很多很多层?这样一来,基于卡车平板地盘为基础的马尔科目集装箱就诞生了。
为了能大氛围使用自己的发明,马尔科目钻了法律的一个空子。他买下了一家航运公司,和自己的卡车公司同属于一个老板。这样一来,货车到了码头,可以直接上自己家的货船,不用再中间费口舌。
他在波多黎各大量控制港口,避免在美国本土和官僚工会浪费时间。振兴了波多黎各货运行业的同时,还逐步逐步完善了集装箱海运的各种细节。
最成功的一步,就是马尔科姆把自己的专利卖给了一个大客户:美国国防部。
当时正值越战。美国劳师远征,后勤补给压力非常大,因此看上了马尔科姆完善的标准化体系。对于马尔科姆来讲,自己的集装箱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,是在一个非常成熟的货运行业里,美国国防部算是当时最稳定,最成熟的货运行家了。相比起美国不同港口不同的情况,国防部的港口条件最统一。
对于马尔科姆更好的消息是,货物从美国运到越南,卸下军用品后,装上越南的特产和资源,跑到欣欣向荣的日本,卸下日本急需的资源,再装上电器和小商品,直奔美国本土。一条闭合的初期环太平洋贸易渠道就这么行程了。
经过将近 60 年的发展,现在全世界的航运都被标准集装箱统治了。
沈阳集装箱定制欢迎您!